1.       安装Ubuntu。

2.       安装gcc

          方法一:

          sudo apt-get  install  build-essential

          安装完了可以执行

          gcc--version的命令来查看版本,输出如下:

          gcc(GCC)4.2.3(Ubuntu4.2.3-2ubuntu7)

          Copyright(C)2007FreeSoftwareFoundation,Inc.

          编译则使用Ubuntu gcc命令。要往下学习首先就得熟悉gcc命令的用法。

          Ubuntugcc命令提供了非常多的命令选项,但并不是所有都要熟悉,初学时掌握几个常用的就可以了,到后面再慢慢学习其它选项,免得因选项太多而打击了学习的信心。

          一. 常用编译命令选项假设源程序文件名为test.c。

          1. 无选项编译链接

          用法:#gcc test.c

          作用:将test.c预处理、汇编、编译并链接形成可执行文件。这里未指定输出文件,默认输出为a.out。

          2. 选项 -o

          用法:#gcc test.c -otest

          作用:将test.c预处理、汇编、编译并链接形成可执行文件test。-o选项用来指定输出文件的文件名。

          3. 选项 -E

          用法:#gcc -E test.c -otest.i

          作用:将test.c预处理输出test.i文件。

          4. 选项 -S

          用法:#gcc -S test.i

          作用:将预处理输出文件test.i汇编成test.s文件。

          5. 选项 -c

          用法:#gcc -c test.s

          作用:将汇编输出文件test.s编译输出test.o文件。

          6. 无选项链接

          用法:#gcc test.o -otest

          作用:将编译输出文件test.o链接成最终可执行文件test。

          7. 选项-O

          用法:#gcc -O1 test.c -otest

          作用:使用编译优化级别1编译程序。级别为1~3,级别越大优化效果越好,但编译时间越长。

          二. Ubuntu gcc多源文件的编译方法

          如果有多个源文件,基本上有两种编译方法:

          [假设有两个源文件为test.c和testfun.c]

          1. 多个文件一起编译

          用法:#gcc testfun.ctest.c -o test

          作用:将testfun.c和test.c分别编译后链接成test可执行文件。

          2. 分别编译各个源文件,之后对编译后输出的目标文件链接。

          用法:

          #gcc -ctestfun.c //将testfun.c编译成testfun.o

          #gcc -ctest.c //将test.c编译成test.o

          #gcc -otestfun.o test.o -o test //将testfun.o和test.o链接成test

          以上两种方法相比较,第一中方法编译时需要所有文件重新编译,而第二种方法可以只重新编译修改的文件,未修改的文件不用重新编译。

 

          3.       安装

          a)      安装配置java(eclipse需要)

          Ubuntu 在安装时,如同大部分Linux 发行版一样,都会同时安装 GNU 版本的 Java。这个 Java 的实用程度太低,尤其对于开发人员来说,是没有太多用处的。在 Ubuntu 下,安装 SUN Java 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。第一步:

          sudoapt-get install sun-java6-jdk

          安装完毕之后,选择默认 java:

          sudo update-alternatives --config java

          然后配置环境变量:

          sudo vim /etc/environment

          在其中添加如下两行:(不同版本应不同,这里是java6)

          CLASSPATH=/usr/lib/jvm/java-6-sun/lib

          JAVA_HOME=/usr/lib/jvm/java-6-sun保存退出。

          b)      安装 Eclipse

          sudo apt-getinstall eclipse-platform

          sudo apt-get install eclipse-pde

          虽然已经这时新安装的java 已经成为系统默认的 jvm,但是 Eclipse 并不会用 update-alternative 设置的 jvm 来启动自身,而使用的是以前的 GNU Java。GNU Java 是 1.4.2 的实现,而且在性能上远不如 SUN 的实现。为了让 Eclipse 利用 SUN Java 启动,我们还需要继续配置。首先将 SUN Java 完完全全的设置为系统的默认 JDK:

          sudo update-java-alternatives -s java-6-sun

          然后编辑 JVM 配置文件:

          sudo vim /etc/jvm

          将文件中的

          /usr/lib/jvm/java-6-sun

          这一行填入到配置块的顶部。由于 Eclipse 会忽略 Ubuntu 的通用 Java 设置(貌似一个 bug),我们需要继续编辑 Eclipse 的 java_home 文件:

          sudo vim /etc/eclipse/java_home

          如同上面一样,将

          /usr/lib/jvm/java-6-sun

          这一行填入到文件的顶部。

          c)      安装 Eclipse, c/c++插件

          1、启动eclipse,

          2、选择Help->InstallNew Software...,在Work with的框框下复制下面的地址: http://download.eclipse.org/releases/galileo

          3、选择Collaboration->MylynBridge: C/C++ Development,安装,重启eclipse。

          4、同上述2、3,选择ProgrammingLanguages->Eclipse C/C++ Development,都选上吧,现在硬盘不贵的。重启eclipse,试试吧,有tutorial的。

           备注:有些版本还需要安装GTK+库,使用apt-getinstall libgtk2.0*可得到

 

4.       安装g++

          方法一: 

          sudo apt-get install make gcc g++

          再装上函数手册

          sudo apt-get install manpages-dev

          方法二: 

          sudo apt-get install build-essential

          执行完后,完成了gcc,g++,make的安装。build-essential 是一整套工具,gcc,libc等等

 

5.       虚拟机下共享文件

          Windows和Linux间有很多文件共享的方式,这里我总结了一下。假设你的Host计算机是Windows,Guest是Linux哈。

          1.利用Samba

          这是我用得最多的方式

          备注:试了一下,比较麻烦

          2.在Linux下配置Apahce

          在Linux下配置Apahce,然后在Windows下通过www方式把Linux下的文件下载下来。这种方式只能把Linux的文件传到Windows,不能把Windows的文件传到Linux.

          3.在Linux下配置Ftp

          用vsftp或者wu-ftp都可以,配置成上传权限的,然后Windows和Linux就可以相互共享文件了。

          4.Windows下配置WWW服务

          用IIS,Apache或者其它的都可以。如果你的Linux只有命令行的话,就用wget命令吧,可以很方便地下载文件。

          5.Windows下配置Ftp

          用serv-u比较简单

          6.利用Windows的文件共享功能

          比如说你的Windows的IP为192.168.0.1,共享了一个叫share的目录,那么就可以用下列命令

          mount -t smbfs //192.168.0.1/share /mnt -o username=user%passwd

          或者smbmount//192.168.0.1/share /mnt -o username=user%passwd(用这个命令要安samba哦)

          7.用vmware tools工具

          SharedFolders是Vmware4 的一个新功能,更加方便了在Host,Guest操作系统间共享文件。但是使用前要安装vmwaretools.

          点击setting->vmwaretools install

          mount /dev/cdrom /mnt/cdrom

          cd /mnt/cdrom

          里面有一个vmwaretools的tar包,解开执行vmware-tools-install.pl脚本,一路回车,一般没有问题。

          点击Edit->VirtualMachine Settigns->Option->SharedFolders->Add,选定要共享的文件夹并给这个文件夹命名,下一步。选定 “Enable thisshare”,确定以后,vmware会把这个文件夹自动mount到/mnt/hgfs目录下。      

          备注:是否成功和ubuntu与vmwaretools的版本有关,需要彼此匹配。 

          8.直接挂接物理硬盘或者硬盘分区

          不过vmware也是支持直接mountHost机器的磁盘,方法是在虚机设置里新建磁盘,类型选 “Usephysicaldisk(foradvanced users)”,再选定磁盘和分区就可以。但是这样的操作可能会引会文件系统的不一致,导致错误,不推荐使用。

          9.用ISO文件

          虚拟机里面的光驱可以有物理光驱和ISO文件两种,我们可以把我们的文件重点制件成ISO文件(用WinIso),然后在Linux中作为CDROM挂接。

6.       Samba安装

          Ubuntu下samba的安装设置

          步骤1:Ubuntu下安装samba

          #apt-getinstall samba4

          #apt-getinstall smbfs

          步骤2:添加linux用户

          #useradduser1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//添加用户名user1

          #passwduser1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//给用户名user1添加密码

          #mkdir/home/user1        //建立user1的home目录,如果不用这个用户名来登陆linux,此步骤不是必需

          #chown-R user1:user1 /home/user1   //给user1的home目录设置好权限

          步骤3:给samba服务器添加用户

          说明:登陆samba的用户必须已经是linux中的用户

          #smbpasswd-a user1    //添加并给user1设置samba密码

          步骤4:smb.conf设置

          #cd/etc/samba //进入设置目录

          #mv smb.conf smb.conf.bak//做好备份,直接将系统默认配置文件改名

          #vimsmb.conf //建立和配置smb.conf文件

          [global]

          workgrop=x1 //X1为你局域网中的工作组名

          serverstring=x2 //x2为你linux主机描述性文字,比如:samba server。

          security=user//samba的安全等级,user代表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,改成share则不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

          [x3] //方框号中的x3这个名字可以随便取,只是在win的网上邻居中显示的共享文件夹名

          path=/home/x4//x4为你要共享的文件夹名,在共享前还要建立这个文件夹,并设好权限以便访问,下面会说明。

          validusers=user1 //这个x4共享目录只允许user1这个用户进入

          public=no     //no表示除了user1这个用户,其它用户在进入samba服务器后看不见x4这个目录,如果为yes,虽然能看见x4这个目录,但除了user1这个用户能进入这个目录,其它人进不了。

          writable=yes   //允许user1在x4目录中进行读和写操作,反之no

          //存盘退出

          #testparm //检查一下语法错误,比如拼错

          步骤5:建立共享目录

          #mkdir /home/x4

          #chown -R user1:user1 /home/x4 //因为是root建立的目录,其它用户只有读的权限,所还得把权限改一下。当然也可以简单的用#chmod 777 /home/x4。还有个问题就是共享里目录的文件如果有些能访问有些不能访问,那肯定也是权限的问题,进入/home/x4,直接#chmod 777 *来解决。

          步骤6:重启samba服务

          #/etc/init.d/samba restart

 

7.       windows客户端连接到samba服务器

          首先确保你的服务端已经配置好samba并成功启动服务,方法可参考此文章http://blog.csdn.net/linglongwunv /archive/2010/01/19/5212875.aspx,我们就可以从Windows 客户端通过Windows网络连接到Samba,这里以 Windows XP 为例,有两种方法:

          1、网上邻居-->查看工作组计算机-->SambaServer

          2、打开运行(windows键+R),输入配置samba服务器的主机名或者IP(格式:\\192.168.1.98)

          3、进入samba可以看到我们配置的共享目录名,此文章中http://blog.csdn.net/linglongwunv/archive/2010/01/19/5212875.aspx的步骤4配置的为share

          4、第一次登录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,此文章中http://blog.csdn.net/linglongwunv/archive/2010 /01/19/5212875.aspx的步骤6配置的为username的用户名,可勾选记住我的密码,以后在此机器访问samba服务器就可以直接登录了。

 

8.       cvs客户端设置

          ubuntu有两种cvs客户端程序:cvs和cvsnt。

          我安装了cvsnt

          0. 安装cvsnt

          1. 在~/.bashrc设置CVSROOT变量:

          exportCVSROOT=:pserver:lizhongkan@192.168.0.110:/export/home/cvsroot

           改了以后,用户需要重新注册

          2. 创建cvs目录 mkdir~/cvsroot

          3. cdcvsroot

          cvs login

          xxx(密码)

          4.checkout项目:

          cvs co a/b/project/src

          5. 常用命令:(斜杠后表示缩写)

          cvs checkout / co

          cvs update / up

          cvs commit / ci

          查看一个文件的提交情况:cvs logfilename

          对比两个版本文件的情况:cvs   diff  -r   version_1   version_2  file_name

          6.  获得一个文件的历史版本

          cvs   update  -r 1.3   test.c

          -r 后,文件成为一个tag,是无法修改的,需重新从根目录checkout

 

9.       安装 vim

          sudo apt-get install vim

 

10.   安装vfftp

           sudoapt-get install vsftpd

          察看是否打开21端口

          Sudonetstat –tulnp | grep 21

          登陆

          ftp localhost

           输入Ubuntu的用户名、密码登陆

          ls(会显示home目录的文件)

          运行:

          standalone

          最普通的方式

          Sudoservice vsftpd

 

          更加详细的文档见

 

11.   安装pdb(Linux调试工具)

          安装gcc时会默认安装

 

12.   安装insight(pdb界面调试工具)

          如果你的Ubuntu版本<10.04,你可以直接sudoapt-get install insight安装,不用从源码安装.Ubuntu 10.04以上的版本,删除了对Insight的默认支持,只能下载insight的源码编译安装。源码在上得到。

 

          1 解压insight-6-8-1

          sudo tar jvxfinsight-6-8-1.tar.bz2

          2 修改源代码,然后进入insight-6-8-1/gdb

          cdinsight-6-8-1/gdb

          sudo gediti386-linux-nat.c

          在头文件部分加上:

          #include"i387-tdep.h"

          保存,退出

          3.从新回到 insight 目录,生成Makefile

          cd ..

          sudo ./configure

          4 开始编译

          sudo make

          5.遇到错误,编译一段时间过后就会发现本贴一开始提到的错误,一些warning被当成错误了

          cd gdb #(进入insight下的gdb目录)

          sudo geditMakefile

          找到WERROR_CFLAGS =-Werror,将其改为

          WERROR_CFLAGS=#-Werror(这里也可以将‘=’后面的内容删除掉变成WERROR_CFLGAS= )

          保存退出

          仍然回到insight目录

          cd ..

          6.接着make

          sudo make

          7.这时再过段时间看看,是不是编译通过 呢 

          编译通过后安装 sudo makeinstall

 

          最后补充几点:

          1. 没有必等到make出error的时候再去添加头文件,开始的时候加上就好,一气呵成的编译。

          另:头文件之间有前后的依赖关系,要把i387-tdep.h放到include 较为靠后的位置,没有查到底是依赖于哪个头文件,我把它放在了

          代码:

          #ifdefHAVE_SYS_REG_H

          #include<sys/reg.h>

          #endif

          之后,可以编译通过。

          2. 编译之前应当check下机器是否安装了termcap库文件,若无的话安装libncurses5-dev

          代码:

          sudo apt-getinstall libncurses5-dev

          3.需要安装xorg-dev

          代码:

          sudo apt-getinstall xorg-dev

          4. 需要安装libx11-dev

          代码:

          Sudo apt-getinstall libx11-dev

 

          注意:使用gdp的时候不能用开编译优化

 

          13.   基于VMware的Linux虚拟机硬盘空间扩大

          随着Linux虚拟机的不断使用,在VMware中经常遇到 预先装好的 linux 虚拟机的硬盘空间过小 的问题,造成很多软件不能安装, 而重新装一个,又挺麻烦。于是,上网搜了下关于 vmware 硬盘扩容的方法。总结如下:

          1、挂载点必须是一个目录。

          2、一个分区挂载在一个已存在的目录上,这个目录可以不为空,但挂载后这个目录下以前的内容将不可用。

          首先使用VMware工具扩容分配的硬盘空间:

          1 、 vmware 提供一个命令行工具,vmware-vdiskmanager.exe ,位于 vmware 的安装目录下,比如

          C:\ProgramFiles\VMware\VMware Workstation\vmware-vdiskmanager.exe.

          在 windows 下运行 cmd ,转到 vmware 的安装目录

          vmware-vdiskmanager.exe 可以查看帮助

          2. 对于扩容,可以输入下列命令:

          vmware-vdiskmanager -x 50Gb"D:\VMware\WinXP\myLinux.vmdk"

          注: 要扩容的系统这时不能在运行 ,参数 "-x" 表示要扩展虚拟机硬盘空间,紧随其后的数字是要扩展到的大小 ( 本例为扩展到 50GB ,这是一个磁盘总量,包含了原先的磁盘容量 ) 。最后是指定要操作的虚拟机磁盘的具体文件,要是路径名中有空格,必须以双引号括起来。按回车键开始执行,执行完毕,退出命令提示符窗口,

          重启 VMware ,会发现虚拟机硬盘空间已变成 50GB 了。

          我们重启虚拟机后,发现虚拟机的硬盘是变成50GB 了,但进入 linux 系统后,用 "df -ah" 查看发现硬盘空间还是原先那么大。

          虽然已经扩大了磁盘,但是由于还没有经过分区,指定文件系统,所以 linux 操作系统无法识别(其实就相当于你的硬盘虽然大了,但是你并没有对其进行分区是一个道理)。下面我们进行分区处理。

          3. 分区:( 这时要切换为 Root 用户,Ubuntu下使用sudo命令 )

          fdisk 命令: fdisk -l: 打印当前的磁盘分区表,这时我们可以看到磁盘的总量的确增加到 50GB 了,但是分区只有以前的那几个原有的分区。

          键入命令: fdisk/dev/sda   “sda 就是经过扩容的硬盘,为SCSI 硬盘, IDE 类型硬盘对应为 hda ,是对该硬盘进行操作”

          键入 : m “ 列出 fdisk 的帮助 ”

          我们在这里是要添加一个新分区,即将扩容出来的那部分做成一个新分区,这样才能被操作系统挂载识别。

          键入:  n  ” 命令 n 用于添加新分区"

          此时, fdisk 会让你选择添加为逻辑分区呢(编号从 5 开始)还是主分区(编号 1 到 4 )。选择主分区吧,则键入 p ;选择逻辑分区键入 l 。

          我们选择主分区于是:

          键入:  p " 选择创建主分区 "

          此时, fdisk 会让你选择主分区的编号,如果已经有了主分区 sda1 , sda2 ,那么编号就选 3 ,即要创建的该分区为 sda3.

          键入:  3

          此时, fdisk 又会让你选择该分区的开始值这个就是分区的 Start 值( start cylinder );这里最好直接按回车,

          如果您输入了一个非默认的数字,会造成空间浪费;

          此时键入: w  " 保存所有并退出,分区划分完毕 "

          我们现在还不能用这个分区 , 因 没格式化 ,这时要重启系统就能够在 dev 下面看到 sda3 ,如果不重启不能进行下面操作

          PS:  #partprobe 在不重启的情况下,强制加载新的分区信息。

          4. 格式化该新添加的分区:

          键入: mkfs -t ext3/dev/sda3

          或者   mkfs.ext3    /dev/sda3 格式化指定的分区 , 依次类推 , 现在的系统大部分都是 ext3 格式 , 如果你需要其它的 , 可以查看 mkfs 的帮助。

          此时我们就可以使用该新增分区啦:

          5 、挂载该分区:

          手动挂载,则键入:sudo mount/dev/sda3 /mnt/sda3 表示将该新分区挂载到 /mnt/sda3 / 这个目录下面

          (注:Ubuntu下默认是挂载到/media对应目录下,并且手动挂载的信息在/etc/mtab文件下有登记信息)

          开机自动挂载,则修改 /etc/fstab文件,在这个文件里面添加一行:

          /dev/sda3      /mnt/sda3       ext3   defaults,        0       2

          到这里就可以使用该新加分区啦 。

          PS:

          fstab的第五列是表示dump选项,dump工具通过这个选项位置上的数字来决定文件系统是否需要备份。如果是0,dump就会被忽略,事实上,大多数的dump设置都是0。而第六列是fsck选项,fsck命令通过检测该字段来决定文件系统通过什么顺序来扫描检查,根文件系统/对应该字段的值应该为1,其他文件系统应该为2。若文件系统无需在启动时扫描检查,则设置该字段为0。

          ^_^ ,大功告成,编译环境基本上告一段落